南京圆钢锻造,南京回转支承锻造,锻造哪家好
大
直径或厚度大于100mm的工件称为大件。
由于效应,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大件截面上存在相当大的温差。因此,大件热处理时会产生很大的应力,加之温差导致工件表层至心部相变不同时进行,还造成大件淬火后在截面上获得不同的组织(从心部珠光体到表层的马氏体)和性能。这些特点决定了大件调质工艺与中、小件有所不同。
加热方式:为减少加热时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,加热方式是以阶梯式加热为主,其特点为低温进炉、中间保温、限速升温,工艺规范如图3-2。
加热温度:为增加大件的淬透性,通常取淬火加热温度的上限。
大件的淬火保温时间应在炉温到达所需要的加热温度后计算。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保温系数可按0.4~0.5min/mm选取,高、中合金钢可按0.5~0.6 min/mm选取。
在---不淬裂的前提下,采用水冷、油冷或水-油、水-空气-水、油空气油等冷却方法淬火。在冷却介质中的冷却时间(τ)可按下式计算:
τ=αd
α-冷却系数,模具锻造,s/mm(水冷时α为1.5~2;油冷时为9~13;
水油双液淬火时水中为0.8~1;油中为7~9);
d-工件有效厚度,mm。
大件淬火后须立即回火。回火加热以缓慢为宜。回火温度一般按经验确定。保温时间,从炉子到温后计算,精密模具锻造,温度系数可取1.2 min/mm。回火后缓冷到400~600℃时出炉空冷。
马鞍山茂金
预成形坯的设计是根据锻件的重量、密度、形状和尺寸要求,设计预成形坯的密度、形状和尺寸的。基本的原则就是在锻造时有利于预成形坯的致密和充满模膛,同时在充满模膛前应尽可能使预成形坯有较大的横向塑性流动。但在充满模具型腔前的塑性变形量不能大于预成形坯塑性允许的值。另外还考虑预成形坯在充满模具型腔时,各部位的应力状态应尽可能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下,避免或减小拉应力状态。
一、预成形坯密度选择 密度是预成形坯的基本参数。根据预成形坯密度及锻件,求得预成形坯的体积,然后根据预成形坯的高径比,分别确定预成形坯的及径向尺寸。以此作为压制模尺寸设计的依据。粉末锻件的终密度主要是由锻造变形决定的,一般与预成形坯密度关系不大。预成形坯密度选择主要考虑预成形坯要有强度,在生产工序之间的传输过程不损坏,形状完整。为此一般冷压制后的预成形坯密度为理论密度的8左右。
二、预成形坯形状设计 在实际生产中,模具锻造加工,预成形坯形状选择是重要的,大体---为两类:
1.近似形状,预成形坯与终锻件形状相近,类似热复压的情况。
2.简单形状,预成形坯形状较简单,与锻件形状差别较大。一般是锻件形状的一种简化。这种情况预成形坯锻造时,不只是高向镦粗变形或压实,而且通过较大的塑性流动充满模具型腔。 对于形状较复杂锻件的预成形坯,可以对其不同部位及性能要求,分别进行设计,以致密成形,而不产生裂纹。如果采取近似形状预成形坯,锻造时只是简单的轴向压实,由于没有水平方向的塑性流动,不能力学性能要求。为此重新考虑预成形坯的形状。
1、可锻性: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,塑性好,锻造温度范围宽,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。
2、退火工艺性: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,鹤壁模具锻造,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,球化率高。
3、切削加工性:切削用量大,刀具损耗低,加工表面粗糙度低。
4、氧化、脱碳敏感性:高温加热时抗痒化怀能好,脱碳速度慢,对加热介质不敏感,产生麻点倾向小。
5、淬硬性: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。
6、淬透性: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,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。
7、淬火变形开裂倾向: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,形状翘曲、畸变轻微,异常变形倾向低。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,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。
8、可磨削性:砂轮相对损耗小,无烧殇磨削用量大,对砂轮及冷却条件不敏感,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。
|
|||
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物流信息 全部地区... |
|||
本站图片和信息均为用户自行发布,用户上传发布的图片或文章如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诚信公平网络环境! | |||
Copyright © 2008-2026 云商网 网站地图 ICP备25613980号-1 | |||
当前缓存时间:2025/9/24 21:53:33 |